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棱镜事件为光纤设备带来机遇
  • 作者:
  • 来源: 证券时报网
  • 日期: 2013-07-29
  • 点击次数: 2765
 信息消费有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6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2.1%。自2008年以来,我国网民数量全球第一。

  相比之下,带宽和网速发展明显滞后,排在全球几十名开外,许多网民用手机上网、看视频时,常常碰到图片细节不清、视频播放不畅等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梓森认为,提高宽带数据容量和传输速率已成为我国发展信息产业的首要任务。

  在2011年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工信部就提出“宽带中国”战略,旨在加快信息网络宽带化升级,推进城镇光纤到户,实现行政村宽带普及服务。并提出,到2013年,使用4M及以上宽带接入产品的用户占比将超过70%。

  业内人士认为,实施“宽带中国”战略的好处远不止网速的提升和IT企业收入的增长,还将拉动光纤制造、网络设备、计算机和家电等相关制造业,形成很强的产业链延伸与带动效应。我国光纤宽带投资将超过1500亿元,对拉动内需和促进消费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这次国务院常务会议表示,鼓励民间资本以参股方式进入基础电信运营市场,鼓励智能终端产品研发,通过创新供给引导消费。实现“十二五”后三年信息消费规模年均增长20%以上,电子商务交易额大幅增加。

  工信部预计,到2015年,信息消费规模有望超过3.2万亿元,带动相关行业新增产出超过1.2万亿元。武汉邮电科学院总工程师余少华说,“信息消费有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东兴证券表示,光纤宽带静待“战略”出台。光纤宽带方面目前运营商的动力明显不足,市场需要政策的刺激。“宽带中国”战略迟迟无法推出的重要原因在于上层对于由政府出资的总投资额还没有最后确定。根据分析师的判断,未来“战略”的总投资额将大于500亿人民币,以800亿左右最有可能。在运营商不愿布网的不赚钱的地区由政府出资公益性的建设,将会解决运营商动力不足等问题。

4G网络第三波招标酝酿 光纤光缆将是下一轮采购重点

从第一波的"勘查设计服务"到第二波的"通讯主设备",中国移动的4G网络的招标已经走完了采购招标的前两步,而接下来将展开的是第三波——光纤光缆。来自业内的信息称,预计中移动光纤光缆招标将在7月展开。中国电信的2013年招标也可能很快展开,光纤光缆的需求有望大幅增加。

光纤需求再度释放

  据上证报报道,6月20日晚间,中国移动2013年度TD-LTE(4G)无线网勘察设计集中采购正式启动,采购规模为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不含北京、广东和内蒙古)的勘察设计服务,每省划分为1个独立标包,共计28个标包,约17万基站。21日晚间,中国移动公布了2013年TD-LTE无线主设备的招标公告,集采涉及全国31个省市,采购规模约为20.7万个基站,共计55万载扇,预计投资将超过250亿。按照通常惯例,在主设备之后1到2个月内,光纤光缆的招标也将展开。

  目前,我国光纤产销量达1.4亿芯公里占据全球近50%份额(2012年数据),而此次中移动4G建设启动后,预计回传网(从基站到移动交换机当地 )的建设将拉动光纤需求的增长年内增速达到20%。此前业内人士对2013年全年光纤的需求只有10%,

  据悉,受制于机制问题,中移动2012年光纤光缆招标延迟至今,因此,也令大家对光纤光缆行业的发展比较谨慎。但考虑到LTE及传输建设均有光纤光缆需求,今年中移动总需求量将超过6000万芯公里,预计中移动光纤光缆招标结果7月份揭晓。

光纤预制棒增速迅猛

  在光纤产业链中,目前国内已形成了以长飞、亨通光电、杭州富通、中天科技等企业领军的格局,目前行业的集中度大为提高,竞争格局已经相对稳定。

  其中,光纤预制棒是位于产业链顶端的高技术产业,利润占据了整条产业链的70%。掌握了光纤预制棒的供应,也就掌握产业链的核心利润,国外厂商由于起步较早和技术先进,掌握了大多数的光纤预制棒供应,中国大部分的光纤预制棒目前仍依赖进口。

政策效应依然巨大
从3月份起,主要企业的光纤订单逐月走强,出货的景气度仍然保持较高。但是随着各家厂商新增产能的释放,据上证报资讯预测,本次招标价格较2011-2012年69-70元/芯公里的价格亦会略有下调。

  回顾上半年的光纤光缆企业的经营情况,受住建部的光纤宽带接入的政策影响较大,"自2013 年4 月1 日起,在公用电信网已实现光纤传输的县级及以上城区,新建住宅区和住宅建筑的通信设施应采用光纤到户方式建设。同时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乡镇、农村地区新建住宅建筑实现光纤到户。"

Copyright ◎ 深圳市联捷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工信部备案:粤ICP备19084673号 24小时服务热线:15989315915
本站部分图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问题请通知我们处理!